每当我从河边的鱼类遗传育种基地路过至善楼,看到父亲亲笔写的楼名“至善楼”时,就想到了亲爱的父亲……2015年1月21日凌晨,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的去世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极大的悲痛,我们是多么不愿意他的离去。父亲的去世给我们实验室全体师生带来了无限的怀念,很多老师都不习惯在早上上班时听不到他老人家走路时借助拐棍有节律敲击地面的声音……学校许多父亲的好朋友怀念他,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张楚廷教授专门写了一首带有浓厚感情的诗词来怀念他,其诗写到:“……君已去,乘鹤奔,泪满盈;永纪念,友谊存,心系魂。”父亲的朋友邝金玉老师专门为此诗书法怀念。来自全国及国外的500多位父亲的朋友、学生冒着寒冬来到长沙明阳山参加了他的追思会,他们中有父亲的好朋友朱作言院士、官春云院士,还有父亲的好朋友张国骥、周德义、葛建中、杨顺桃、杨薇、罗术根、吕志纲、刘年喜、王宇、周清明、符少辉、卢向阳、易自力、邹学校、吴金水,李庆生、刘良江等领导。湖南师范大学李民书记、刘湘溶校长(时任)、匡乐满副校长等在校的领导出席了追思会,李民书记代表学校在父亲追思会上深情讲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个人名义敬献了花圈,对父亲的逝世表示哀悼,对我们家属表示了亲切慰问。实验室全体师生来到父亲墓地瞻仰他,并在墓地旁栽种了映山红以作纪念。
父亲的去世,除给我们带来深切的怀念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父亲为祖国工作60多年来,一直在为我国的水生经济动物的遗传育种研究而勤奋工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他相信实践出真理,他给我们留下了执着的科学钻研精神。
父亲开创了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创建了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品系并用之研制了产生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不育三倍体湘云鲫和湘云鲤。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异源四倍体鱼种质资源,也为我们继续在鱼类发育生物学方面开展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重要而坚实的基础。
父亲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他们得益于父亲的身传言教,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父亲平时省吃节用,却拿出100万元设立了“刘筠奖学金”,目前已资助7届,共70名家境贫寒而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给我们留下了关心学生的博爱精神。
在父亲去世后的一年里,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的师生在深深怀念他老人家的同时,不忘秉承父亲执着的科学钻研精神,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关怀和领导下,继续勤奋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如出版了一部专著《鱼类远缘杂交》;与其他单位合作以湖南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际上顶尖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Genomic incompatibilities in the diploid and tetraploid offspring of the goldfish×common carp cross的高水平论文;项目“鱼类远缘杂交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应用”获得了一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创建了一个新型优良鱼类品系-湘军鲫。父亲生前一直关注的“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实验室的肖亚梅教授和冯浩教授分别在多倍体鱼的细胞培养和鱼类分子免疫方面都做出了创新性的成绩。父亲生前一直关心的刘文彬副教授最近晋升为教授;父亲给实验室罗凯坤老师的儿子亲自取名的罗维康,健康成长,并已经上了幼儿园。我们学校、我们生科院、我们实验室还有很多好的消息,下次再向父亲汇报。
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