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Carassius auratus)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鱼。有人认为金鱼有可能是从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进化而来;然而该推测长期以来缺乏直接的证据。
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少军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以来从事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在证明普通鲤鱼(Cyprinus carpio)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远缘杂交可形成普通鲫鱼品系的重要演化途径之后,通过对彩色锦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与团头鲂远缘杂交的系统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彩色锦鲤-彩色花鲫-彩色金鱼的重要演化途径。
该研究团队对雌性锦鲤与雄性团头鲂远缘杂交进行了系统研究,在F1代获得了彩色花鲫和雌核发育锦鲤;彩色花鲫自交获得了彩色花鲫(F2)和具有双尾特征的彩色金鱼;双尾彩色金鱼自交继续产生了双尾彩色金鱼(F2),形成了一个新型金鱼品系(F1-F2)。彩色金鱼和彩色花鲫的表型和基因型分别与普通金鱼和普通红鲫的表型和基因型高度相似;其中在微卫星DNA图谱和5S rDNA序列方面,彩色金鱼和彩色花鲫分别与普通金鱼和普通红鲫高度一致。 彩色花鲫chordinA基因中一个G碱基在彩色金鱼中突变为T碱基,导致彩色金鱼的双尾形成。将彩色金鱼和彩色花鲫5S rDNA序列分别比对到鲤鱼基因组和团头鲂基因组,支持彩色花鲫和彩色金鱼主要遗传物质来自锦鲤的推断。在遗传组成方面,彩色金鱼和彩色花鲫是主要来自锦鲤基因组的同源二倍体,其中插入了一些来自团头鲂的DNA片段。彩色金鱼和彩色花鲫的繁殖性状与其亲本完全不同,但与普通金鱼和普通红鲫的繁殖性状相同。彩色花鲫很容易进化为彩色金鱼,表明早期的普通红鲫和普通金鱼进化途径有可能是在同一时期内进化形成。
本研究提供了由远缘杂交引发的彩色锦鲤-彩色花鲫-彩色金鱼的重要演化途径;建立了研究形态变化和基因变异关系的极好品系材料。彩色花鲫(湘军花鲫)和彩色双尾金鱼(湘军金鱼)是非常漂亮的新型观赏鱼,不但其本身具有很好应用前景,而且为后续更多新型漂亮观赏鱼的创制奠定了宝贵的种质资源。该研究成果在鱼类进化研究和遗传育种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The Formation of the Goldfish-Like Fish Derived From Hybridization of Female Koi Carp ×Male Blunt Snout Bream”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Genetics 期刊上。第一作者为王余德博士,通讯作者为刘少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