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两种不同体色鲫体色发育分子调控机制的比较研究

日期:2017年11月01日 浏览数:

          鱼类体色包含了多种信息并反映了它们的多样性和可塑性,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成体红鲫与白鲫在体色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了研究这种差异机制,通过利用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学方法检测了红鲫和白鲫皮肤组织,并获得了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甲基化位点信息。发现在MAPK, Wnt和melanogenesis信号通路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及大量的差异甲基化位点,这些结果表明上述信号通路在调控鲫体色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一些与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如mitfa,tyr和dct等,发现tyr和dct在红鲫皮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白鲫,同时也发现tyr基因在红鲫中被高度甲基化修饰,这些结果表明DNA甲基化在鲫体色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筛选出大量的DNA甲基化位点,为以后进一步揭示鱼类体色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良好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基础。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ation analyses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skin color variations in Crucian carp (Carassius carassius L.)”为题,发表在BMC Genetics期刊上。第一作者为张永勤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肖亚梅教授。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ation analyses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skin color variations in Crucian carp (Carassius carassius L.) .pdf

上一条:青鱼IFNb基因在宿主天然免疫中起抗病毒作用

下一条:通过部分同源基因表达研究二倍化在雌核发育鲫鲤中的发生

关闭